汉语教材中的人物关系及话语得体性分析An Analysis of Characters' Relationships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Discourse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刘元满;
摘要(Abstract):
本文梳理了汉语教材人物关系的研究现状,考察约40册教材中人物的身份、国籍,以及人物的交际对象,发现教材中的人物关系模式;同时集中考察了教材人物关系与表达的匹配问题,发现存在中国思维在外国人身上"附体"、对话方式与人物关系失配、故事情节穿帮等普遍性问题。提出教材编写者要在人物编写理念上有所突破,不仅追求语言规范、信息丰富和编排方式合理,还应该在人物关系及话语表达方面多下功夫。编写者应成为会讲故事的人,做到人物设计层次化、人物关系多元化、人物话语得体化,使笔下的人物能够走上舞台。
关键词(KeyWords): 汉语教材;人物关系;故事;话语得体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元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鸥.对外汉语教材故事性初探[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 [2]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能力标准[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3]郝琳.对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文本真实性、典型性、得体性的若干考察[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3):41-49.
- [4]李晓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编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 [5]刘弘,孔梦苏.对外汉语教材中虚拟人物的刻板印象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1):51-58.
- [6]王彬.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问题探析[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 [7]王菁.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新思路--故事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117-118.
- [8]伍俊霞.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虚拟人物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 (1)“全球汉语教材库”网址:http://www.ctmlib.com。
- (1)1994年推出的生活化美语教材,由美国新闻总署赞助,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制作。
- (1)这些人名均来自真实的留学生姓名,国别各异。因涉及个人信息,故将国籍隐去。
- (2)北京大学留学生语言项目分为长期班(学习一年左右)、短期班、预科、强化班等不同项目。预科、强化班的国别种类相对较少。本文以国别丰富的长期班为例。
- (1)数据统计来自本人所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教材研究”课上硕士研究生危露露的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