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负面评价立场的话语标记“算了”——基于“引发—回应”的框架The Discourse Marker “Suan Le” to Express Negative Evaluation Stance——Framework Based on “Initiation–Response”
刘烨;
摘要(Abstract):
本文基于立场理论,在“引发—回应”框架下,探究话语标记“算了”的引发类型、意义浮现以及话语模式。话语标记“算了”的让步义、劝阻义和反驳义会在相应情境中浮现出来。每一种语义类型均对应由引发、回应和负面评价立场构成的典型框架形式。“算了”的后续语段中经常出现的话语元素是“处置”“命令”“理由”“解释”,或者是其中二者的共现。每种语义类型存在各自偏好的话语模式。
关键词(KeyWords): 话语标记;算了;“引发—回应”框架;意义浮现;负面评价立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表达负面评价立场的话语标记研究”(22YJ010207)资助
作者(Authors): 刘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曹秀玲.汉语话语标记多视角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方迪.“这话说的”的负面评价立场表达功能及其形成动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6):78-87.
- 方梅.负面评价表达的规约化[J].中国语文,2017(2):131-147.
- 方梅,乐耀.规约化与立场表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7-73.
- 李先银.现代汉语话语否定标记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
- 李宇凤.反问的回应类型与否定意义[J].中国语文,2010(2):114-123.
- 刘红妮.非句法结构“算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语言科学,2007(6):11-21.
- 刘顺,殷相印.“算了”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语言研究,2010(2):86-92.
- 刘娅琼,陶红印.汉语谈话中否定反问句的事理立场功能及类型[J].中国语文,2011(2):110-120.
- 吕明臣.言语行为结构与语言教学相关问题[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4):48-49.
- 汤晓玲.“算了”的词汇化过程考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 BIBER D, FINEGAN E. Adverbial stance types in English[J]. Discourse Processes, 1988(11):1-34.
- DU BOIS W J. The stance triangle[G]. In:ENGLEBRETSON R.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007:139-182.
- (1)李先银(2017:15~17)针对话语否定的研究,提出了“刺激—反应”框架:语境中的一方输入言语、行为或是情况的刺激,另一方感知到这一刺激,做出识别和评价(evaluation),表达负面态度(negative attitude)。另一方的言语或行为于是被激发出来。
- (2)我们将话轮中使用话语标记“算了”的一方称为说话人,另一方则为听话人。
- (1)“话语元素”概念参看李先银(2017:20)。
- (2)话语标记“算了”与话语元素共现时,典型的结构是“算了”出现在话语元素之前。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也有少量例句是“算了”处于句子末尾。因此,本文列举的话语模式体现的是组合方式,不拘泥于“算了”与话语元素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