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2, No.36(04) 87-9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19世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及启示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Grammar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e 19th Century

刘振平;张栋;

摘要(Abstract):

19世纪英美学者套用英语的教学语法框架对汉语语法体系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深化了我们对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认识。当时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体系集中体现出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建立了完整的句法体系;二是设立语素和短语两个语言层级;三是重视“格”“数”“级”等语法范畴在汉语中的表达方式;四是对汉语词类体系的认识逐渐细化。对19世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的梳理与分析,可以为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KeyWords):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语法;语法体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格局+碎片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研究”(18BYY1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刘振平;张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