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及启示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Grammar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e 19th Century
刘振平;张栋;
摘要(Abstract):
19世纪英美学者套用英语的教学语法框架对汉语语法体系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深化了我们对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认识。当时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体系集中体现出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建立了完整的句法体系;二是设立语素和短语两个语言层级;三是重视“格”“数”“级”等语法范畴在汉语中的表达方式;四是对汉语词类体系的认识逐渐细化。对19世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的梳理与分析,可以为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KeyWords):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语法;语法体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格局+碎片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研究”(18BYY1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刘振平;张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艾约瑟.汉语官话口语语法[M].董方峰,杨洋,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857/2015.
-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汉语教科书[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8.
- 狄考文.官话类编[M].上海:美华书馆,1892.
- 高第丕,张儒珍.文学书官话[M].大清文典(金谷昭训点本).东京:青山清吉刻本,1869/1877.
- 郭利霞.《华英文义津逮》导读[M].禧在明.华英文义津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郭熙.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问题——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例[J].汉语学习,2002(4):58-66.
- 黄伯荣.从“词”到“语”是80年代语法学发展的趋向[J].汉语学习,1991(3):7-10.
- 黄南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之反思与探讨[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7(1):31-36.
- 李泉.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J].汉语学习,2003(3):49-55.
-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目的、标准和特点[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6(1):45-55.
- 李泉,金允贞.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J].海外华文教育,2008(4):1-15.
- 刘振平,李倩颖.明末清初汉语二语教学语法:理论框架、特点和局限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51-58.
- 陆丙甫.从“短语本位”看“词”的地位和判别--谈必须给“词”在句法分析中留有一席之地[J].汉语学习,1992(2):1-7.
-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增订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 吕文华.漫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4):52-58.
- 马礼逊.通用汉言之法[M].李焱,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811/2018.
- 齐沪扬,张旺喜.革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满足时代需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1-27(3).
- 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历史和现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5):1-10.
- 瓦罗.华语官话语法[M].姚小平,马又清,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682/2003.
- 威妥玛.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M].张卫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886/2002.
- 卫匡国.中国文法[M].白佐良,白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653/2011.
- 杨德峰.对外汉语教学核心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杨寄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项目的排序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9-14.
- 郑梦娟.试论19世纪上半叶西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背景[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3):102-107.
- MARSHMAN J.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 (中国言法)[M].Serampore (India):The Mission Press,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