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青少年)解读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青少年)读者阅读能力表现体系的研制与应用

    徐彩华;曹桂萍;刘璟之;

    科学的阅读分级标准研制需要科学的理论引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青少年)》研制组根据非母语的中文阅读能力发展特点,构建了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拼音辅助阅读期—半汉字阅读期—全汉字阅读期—汉字增强阅读期—汉字熟练阅读期),在此基础上,参考海外青少年中文水平的实际表现,依托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构建了青少年读者的“三维七级”阅读能力表现体系。本文介绍了该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框架、参数指标选择及其所蕴含的教育原理,希望能为全球青少年读者的中文阅读教学、阅读材料编写和教育评估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2期 No.4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青少年)读物语言特征体系研究

    杨丽姣;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本文聚焦其中的青少年读物语言特征体系,系统阐释其框架构建、设计原则与应用策略。该体系在衔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相关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融合语料库方法与文本适读性研究成果,构建了涵盖汉字、词语、句子、语篇四个层级的多维语言特征框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该体系突出中文语言结构特性,系统呈现文本难度递进及学习者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关键语言特征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汉字认知、词汇语义、句法复杂性与逻辑表达、语篇结构等核心维度。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渐进式+跃迁式”螺旋递进的难度设计模式,旨在实现分级文本中平稳起步、柔性衔接与进阶挑战的动态平衡。本研究有助于增强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青少年)科学性与应用价值的理解,并为青少年分级阅读资源研发与阅读教学实践优化提供参考框架。

    2025年02期 No.46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青少年)文本分级体系的内在逻辑、文化意涵与实践路径

    李春雨;卢玥;

    文本分级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青少年中文读者阅读目标的核心环节。文本分级体系从主题、内容和文体三个维度进行框架构建:主题特征聚焦于文本的核心话题;内容特征侧重于文本的故事类型、情节及文化意涵;文体特征则关注文本的文体风格、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该文本分级体系以国内外分级读物编选理念与实践为基础,结合跨文化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进行研制,旨在为青少年中文读者提供与其语言水平相匹配的阅读文本,从而实现语言习得、阅读能力提升与中华文化理解之间的三重互动,也阐明了其在中文读者、读物编者及伴读群体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5年02期 No.46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

  •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国际中文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与策略研究

    丁安琪;

    在全球化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围绕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国际中文教学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其可行性在于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及凸显人文教育的价值为融合提供现实动力;社会情感学习理论与国际中文教学目标、语言习得理论高度契合且互补,为融合奠定理论基础;智能教学系统与虚拟学习环境等技术发展为融合提供有力支持。研究进一步提出融合路径,涵盖基于社会情感学习设计课程目标、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内容的课程内容融合,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教学、情境教学等的教学方法融合,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评价的教学评价融合。同时,从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持、政策保障三方面给出策略。未来,我们应在理论深化、技术应用、教师培训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推动国际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2025年02期 No.46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与实践

  • “中文+职业技能”双技能协同发展: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的探索

    王肖玥;吴勇毅;

    “中文+职业技能”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遇到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与职场需求存在明显脱节,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融合度不足,阻碍了学生在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上的同步提升,制约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CLIL)理念的引入,可以促进内容与语言学习的均衡发展,通过此途径可以实现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的有效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中文应用能力及跨文化职场交流能力。本研究以“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为立足点,深入探讨CLIL实施的理论基础、课程实施框架及评估理念,进而提出适配中文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法,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发展,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具体参考。

    2025年02期 No.46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汉语书面语教学框架设计

    强星娜;杨滨宾;

    汉语教学界对书面语教学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今,解决这一问题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下更加迫在眉睫。本文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设立的话题任务内容、语言量化指标、语言技能进行深入解读,将其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释以“词汇—语法点—文体”为框架的教学设计,构建了二语书面语表达能力系统化进阶模式。本文认为,书面语表达能力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能力,也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鉴于此,书面语表达能力应尽早培养。

    2025年02期 No.46 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习与认知研究

  • 财经专业本科留学生的商务汉语阅读监控策略研究

    周红;方雪敏;

    关注阅读监控策略有助于提升学习者阅读水平。本文借鉴国内外阅读监控策略研究成果,设计了商务汉语阅读监控策略量表,以财经专业本科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商务汉语阅读监控策略使用情况及个体因素特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财经专业本科留学生的各类阅读监控策略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调整策略、监测策略、计划策略和评判策略;速度调整、策略调整、理解监测、确定重点和注意力调整是使用最多的策略,时间评判、策略监测、策略评判、情绪监测和建立时间表是使用最少的策略;女生更多使用监测、调整与计划策略,男生则更多使用评判策略;高分组更多使用确定重点策略与理解监测;职业目的组在确定重点、策略监测、策略评判的使用频率上均显著高于技能目的组;华裔更多使用监控策略。本文还通过访谈讨论策略使用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2025年02期 No.46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汉语二语者书面语词汇丰富性研究

    张欢;

    本研究基于动态系统理论(DST),聚焦词汇系统,采用移动极值图、蒙特卡罗模拟、移动相关系数图等方法,考察了15位汉语二语者一学年内书面语词汇丰富性历时变化及内部指标的动态交互。结果显示:第一,词汇丰富性呈非线性发展,变化过程具有动态性与复杂性;第二,词汇丰富性内部指标具有潜在交互,其中词汇变化性、复杂性呈支持交互,而词汇偏误率与词汇变化性、复杂性均为竞争关系;第三,词汇丰富性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理应重视。可见,汉语二语词汇丰富性是不断变异的动态、复杂的发展过程。

    2025年02期 No.46 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研究

  •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海外本土中文教师培训模式探究——以越南中文教师培训实验为例

    于天昱;马蕾;

    本研究针对海外本土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基于案例教学法,构建了“案例筛选—拆解迁移—协作优化—数据赋能”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本研究以越南三类代表性教育机构的教师为实验对象,选取获奖的国际中文教学视频为案例素材,通过线上智慧平台实施混合式培训实验,结果显示,参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文化转译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均得到提升,参训教师认为培训环境的体验感好。本研究表明,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在优选案例基础上,将智慧教育技术融入案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案例“解析—移植—重构—反思”的过程,开辟了本土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形成了内外“双循环”的赋能机制,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2025年02期 No.46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稿约

    <正>《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承办,为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203/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98X,定价15元。本刊于2014年12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语言学类扩展期刊,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刊物、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NKI)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入选期刊,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4年版)》。

    2025年02期 No.46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通中文”系列教材书讯

    <正>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海外中资企业对通中文、懂技术、精专业的本土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推动各国学习者中文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深度融合,提升学习者围绕特定行业场景、典型工作任务使用中文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组织开发了“职通中文”系列教材,涉及采矿、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旨在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提供语言与技能深度融合的学习资源。

    2025年02期 No.46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